【观农村土地政策动向,察农民生产生活状态,专业解读,深度解析,惑点解疑,敬请关注“土地观察员”!】
近两年来,关于严格禁止农村宅基地对外买卖或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建房的政策要求非常多。
先看距离较近且非常重要的两个政策文件要求。
2025年1月7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遵守“八不准”要求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通知》,对这方面提了5点严厉要求,归纳起来是“四严禁一不得”:严禁违法违规买卖宅基地和违规搞合作建房。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和住房。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违法建造和违法购买的住房登记发证。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不得以所谓的“特殊资格权”、村民决议等变相给回乡退休干部等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宅基地建房。
在2月23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对相关事项进行了强调,提出了“两个不允许”: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这些政策要求的一再提出,表明了国家维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保护农村集体土地不被侵占、农民生产生活空间不被挤占的坚定决心。
但从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农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不是把农村宅基地挣钱变现的路子给堵死了吗?这不是把城乡资金、技术、人才交流的路子堵死了吗?闲置宅基地只能在本村转让交易,村里人口有限且不富裕,能卖几个钱?不给城里人提供稳定的生活居住场所,怎么吸引他们来投资,怎么吸引他们为农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上担忧,也道出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两大现实问题。
一是闲置宅基地和住房的盘活处置问题。由于前些年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买房居住、安家落户的情况不断增多,造成大量农村宅基地和房屋长期闲置,形成不少“空心村”“空心房”。虽然说相关法律政策明确这些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可以“有偿退出”,但如何退、谁来补偿等这些具体问题还没有解决,退出机制并不顺畅。如何让这些闲置宅基地和房屋有效利用起来,是当前农村的一大难题。
二是如何吸引各类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下乡问题。同样是进城务工潮的原因,大量年轻人、有知识本领的人都进入到了城里,农村只剩下一些老人在种地,农村建设发展缺乏后劲。只有吸引更多资金向农村投入,吸引更多人才向农村聚集,才能不断增强农村活力。
实际上,国家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初衷没有变,推动各类资金、技术、人才下乡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方向没有变。
在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明确:“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
从以上两份文件看,起码以下3种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的方式是合乎政策要求的,运用适当都能挣大钱。
(1)出租。国家允许和鼓励农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对外出租,可以出租给本村人,也可以出租给外来人、城里人,出租之后可以用来居住,如果其它条件都符合,也可以出租用于作坊厂房、开发办公住宿等,出租合同受法律保护
(2)合作开发。就是农民把自家的宅基地和房屋拿出来,有钱人过来投资,共同开发建设,对房屋进行装修装饰,开展对外营销策划,赚钱按比例分成。
(3)入股经营。把农民的宅基地和房屋测算成股份,交由大公司装修装饰、统一策划、统一营销,经营公司定期给农民按股分红。
当前,以上三种方式只是适合于部分有旅游资源、有开发潜力的农村。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只要秉持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理念,就一定能够找到好的实现途径。
金富宝配资-配资平台推荐-十倍杠杆股票-配资安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