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对伊朗发动了空袭,震动了中东局势,也给全球地缘政治带来了广泛影响。事件的导火索可追溯到特朗普上任不久的2018年,他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制裁,这一行动不断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
2025年6月21日,特朗普下令美军对伊朗的核设施展开空袭,目标包括福尔多燃料浓缩厂、纳坦兹核设施以及伊斯法罕的其他重要地点。美军出动了B-52轰炸机和钻地弹精准打击伊朗的地下设施,导致伊朗的核计划受到重创,恢复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伊朗自然不甘示弱,立即进行反击,发射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此外,胡塞武装也从也门加入了冲突,继续攻击红海航道,影响了全球贸易安全,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这一系列空袭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整体外交政策的延续。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开始后,他本打算进行改革,但内部矛盾不断。面对伊朗铀浓缩活动的加速,特朗普认为外交手段无法奏效,于是决定通过军事行动震慑伊朗。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也因此加强,航母编队在红海至波斯湾间活跃,增加了区域紧张感。
展开剩余77%空袭发生后,美国政府宣称取得了胜利,但在国内,尤其是国会中,却有人质疑此次行动的合法性,认为这种军事打击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冲突。
伊朗核问题并非新鲜事。自特朗普2018年单方面退出核协议并加大制裁以来,尽管伊朗面临巨大经济压力,核活动却未曾停歇。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也加入了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使用F-35战机对地下设施进行了空袭。尽管伊朗的防空系统进行了反击,但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此时,美军在中东的困境暴露无遗。从3月起,美军就陷入了胡塞武装的反复袭击,尤其是在红海地区。胡塞利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商船,而美军则通过“粗野骑士”行动展开反击,尽管胡塞的装备相对简单,但其灵活的游击战术使得美军的反击充满挑战。
与此同时,胡塞宣布恢复对以色列港口的攻击,进一步加剧了红海航道的安全危机,导致油价飙升,全球供应链中断。
中国在这一局势中的立场相对明确,且早有准备。3月14日,中国在北京举行了中俄伊三方外长会议,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政治对话,反对单边制裁,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呼吁结束对伊朗的所有制裁。这为中国后续的外交行动提供了法理依据。
在美国轰炸伊朗后,中国迅速谴责这一行为,表示美国的军事行动损害了其国际信誉,并呼吁各方停火,避免冲突扩大。虽然中国没有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通过外交渠道持续支持伊朗,包括提供物资援助和技术合作。中国的联合国大使也呼吁各国克制,同时也为在伊朗的中国公民安排了撤离。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在乌克兰战线加强了攻势。9月23日,俄罗斯推进至哈尔科夫方向,北约部队被迫后撤。这无疑是对美国在中东军事行动的间接回应,拖住了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战略空间。俄罗斯也对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承诺表示欢迎,进一步加深了与伊朗和中国的合作。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轰炸行动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美军主力调往中东,导致太平洋地区的部署出现松动。这为中国在南海和太平洋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空间。中国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整合,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
总体而言,美国的军事行动暴露了其战略上的弱点。美国长期依赖的岛链战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面对中国低成本、高回报的反制策略时,显得愈发力不从心。而中国则利用这个时机,集中资源强化在东亚及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逐步摆脱美国的霸权影响。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全球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投入,国内矛盾的加剧,展示了美国战略的薄弱,而中国则通过务实的外交和军事布局,抓住了这一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
发布于:天津市金富宝配资-配资平台推荐-十倍杠杆股票-配资安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