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出片式旅行
强装松弛没必要 潮评赛选手 薛笑晗
打开朋友圈,你也许会看到“出片式旅行”已成时尚:一些人到景点后便精心准备妆造,相机手机补光灯齐上阵,只为定格下美丽的一瞬间,拍完照片后马不停蹄地赶向下一个“打卡圣地”,路上顺便把刚拍好的照片P好,发一条精致的朋友圈。整场旅行似乎都在这样的拍照与P图中度过。
这不禁让人深思:过度追求“精致”是否会让旅行失去原本的乐趣?当我们执着于用相机记录下硬拗出来的“松弛感”,便真的松弛了吗?
外出旅行是繁杂生活的一次消遣,是沉重心灵的一次解脱,是寻找新视野的一次体验。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游历者为旅行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徐霞客走遍万水千山沉醉于瑰丽的山河之间;余秋雨背负起沉重的历史践行着文化苦旅……正如《文化苦旅》所言:“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这就是旅行的意义。那些用脚步丈量过的路,会一次次打开你的视野,带你找到内心的归属与方向。”平常人的旅行或许没有这样波澜壮阔,但总有些新的事物提升阅历。
相机只是记录,并不会加深旅游的感受。一次难得的出游被局限在“出片”中,难免让人叹息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展开剩余45%掉入“出片”迷局让人难以自拔的,并非是旅行。大多数“出片式旅行”的忠实信徒其实陷在一个自我肯定与否定的怪圈中:一边追求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一边又焦虑地对朋友圈进行“精装修”;一边告诉自己人生做自己就好,一边又被评论和点赞带来的虚荣心裹挟。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这就是“内核太弱”,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敢直视真正的自我,所以费尽力气营造“松弛感人设”。
在“出片式旅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朋友圈,是当下年轻人主要的交流阵地。越来越多的人止步于朋友圈的嘘寒问暖、互相夸赞,执着于点赞人数与评论质量,强迫自己发出一条条精致的打卡照进行“营业”。当下年轻人的交友圈正在一点点缩小,或许几年也不会聊一次的好友能在朋友圈里一直互动,但也仅仅于此,我们不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在一次又一次赶路的腰酸腿疼中,我终于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拿上最合适的设备,穿上不那么出片但是舒适的鞋子,以快活的姿态旅行,在朋友圈发布真正的生活。没那么完美的我,似乎也并不难接受。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学生)
发布于:浙江省金富宝配资-配资平台推荐-十倍杠杆股票-配资安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